11月10日下午,开云app安全有保障马克思主义大讲堂第52期在段永平教学楼2幢227会议室举行。为纪念罗尔斯诞辰100周年和《正义论》出版50周年,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新生受邀作“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研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主题讲座。讲座由开云app安全有保障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同舫教授主持。
王新生教授从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研究的世界学术背景、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三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基本结构的变化、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研究热潮出现的原因和未来中国正义理论建构的任务等问题进行阐释。
王新生教授指出,正义问题作为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热点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西方现实政治问题的焦点由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向强调少数人权利转变的背景下,罗尔斯出版《正义论》改变了规范性政治哲学一度被边缘化的状况,将政治哲学重新置于政治理论的中心位置,并为正义价值重置了一个“运行良好社会”的地基,使得以往自由、平等、效用等价值优先性的政治哲学面临这一地基重置带来的理论挑战。相较于早期的自由主义和当代的自由至上主义,罗尔斯“基于公平的正义理论”更具复杂性和包容性,实现了对马克思观点的同情性理解和对形式平等、起点平等原则的修正。
王新生教授强调,不能以现在的“公平型社会”来否定过去的“平等型社会”。他回顾了中国“平等型社会”建构过程中的社会基本结构变迁历程、“公平型社会”的形成过程和中国“公平型社会”的特征,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已初步形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架构,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灵魂,要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当前的社会基本结构。
王新生教授提出,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研究源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它的理论逻辑是现实逻辑的理论映照。王新生教授结合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如何解除苏联教科书的桎梏,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大讨论,特别是关于唯物史观的讨论,回顾了公平正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从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政治哲学中公平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就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理论辩护的过程。
提问环节,师生踊跃发言,提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与政治规范性理论的自洽性”“如何防止无根基的规范性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风险”等问题。王新生教授针对师生的问题给予了逐一解答和指导。
刘同舫教授从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为本次讲座作结,本次讲座观点鲜明、视野宏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有助于师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正义问题的历史规定与现实境遇,提升培养公共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文字:研博会 韩译心
摄影:新闻中心 段雪薇
审核:张一诺